城市给不了的清凉,藏在会呼吸的乡村绿意里
文/图 刘空军
湖南的夏日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炙烤。柏油马路在烈日下渐渐软化,空气中翻腾着肉眼可见的热浪,连拂过的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。城市里,空调外机昼夜不停地轰鸣,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,整个世界仿佛被塞进了蒸笼。人们躲在室内,靠着冰镇饮料和冷气勉强续命,每次出门都像在进行一场小型冒险。
于是,我决定逃离——向西,去贵州。
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,穿过湘黔交界处,驶入娄山山脉的褶皱之中。随着海拔逐渐升高,气温悄然下降,窗外的景色也被浓密的绿意完全占据。梯田如画卷般层层铺展,谷底的溪流叮咚作响,宛如大地的心跳。茂密的山林间,杉树与松树交错生长,将炽热的阳光过滤成斑驳的光影。当导航提示“即将到达遵义市播州区西坪镇尖坡组”时,暑热早已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带着草木清香的微风,沁人心脾。
尖坡组是一个隐藏在群山中的小村落,白墙灰瓦的民居依山势而建,错落有致。每家门前都种着桂花树,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投下斑驳的树荫。村子里安静得出奇,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反而让山野显得更加静谧。我入住的民宿由一位姓孙的本地大姐经营,她说话不紧不慢,笑容淳朴,眼神中透着山里人特有的踏实与从容。
这里的凉爽来自山风与树林的完美配合,就像一台天然的空调。清晨,我沿着村道漫步,两旁是高过人头的红高粱,沉甸甸的穗子在晨风中轻轻摇摆,宛如一片片燃烧的朝霞。远处的稻田泛着银光,正值扬花期的水稻随风飘散着细碎的花粉,仿佛大地在轻轻呼吸。山间的空气湿润而清新,每一次深呼吸都像是在给肺部做深度清洁。
孙大姐的民宿处处体现着用心。院子前面是一片菜园,种着辣椒、茄子、黄瓜和空心菜,藤蔓顺着竹架攀爬,沾满晨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“我们吃的都是自己种的,喝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泉水,特别甜。”她所说的“高泉水”来自半山腰的一处天然泉眼,通过竹管引到厨房和院落。我伸手试了试水温,冰凉刺骨,盛在粗陶碗里喝上一口,甘甜清冽,仿佛能洗净五脏六腑。这泉水不仅是饮用水源,还灌溉着菜园,滋养着家禽,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。
“今年天气好,高粱要丰收了。”正在菜地除草的殷女士抬头笑道。她是村里的留守妇女,丈夫在外打工,孩子在镇上读书。自从孙大姐开了民宿,她便来帮忙种菜、喂鸡、打扫房间,每月能挣三千块,还能照顾家里。“不用出远门,在家门口就能赚钱,日子踏实。”她说。
像殷女士这样的帮工,孙大姐雇了四位。她们都是本村人,四五十岁的年纪,过去靠种地或打零工勉强糊口,收入微薄又不稳定。如今,这份工作让她们重新找到了价值。傍晚时分,她们聚在院子里择菜聊天,笑声随着山风飘荡,给寂静的山村添了几分烟火气。她们不再是“留守妇女”这个标签下的模糊影子,而是民宿里不可或缺的一员,是这片山野中鲜活的存在。
午后,我坐在凉亭里小憩。山风拂面,带着草木清香,远处传来孩童嬉闹的声音。一只花猫蜷在屋檐下打盹,蝉鸣时起时落,非但不显嘈杂,反而让四周显得更加宁静。这一刻,时间仿佛被拉长,心跳也跟着慢了下来。没有消息提示的打扰,没有会议日程的催促,只有风声、鸟鸣、树叶的沙沙响,以及内心渐渐沉淀的平和。
傍晚,孙大姐用山泉水煮了馄饨,配上一碗自家磨的玉米糊,简单却格外美味。饭后,好友老黄夫妇带我们去村里散步。他们在这儿住了快一个月,和村民们都熟了,一路走一路打招呼。我们沿着田埂漫步,看一垄垄高粱地——有些穗子已经红透,沉甸甸地低垂着;有些还在灌浆,青中泛红,随风起伏如浪。这些高粱是茅台酒的原料之一,每一株都凝结着农人的汗水。还有些地里种着烟叶,肥厚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油光。
夕阳渐渐沉入山脊,天空由橙红渐变为深紫,晚霞铺展如锦。如此美景,自然要拍照留念。我们站在田埂上,镜头对准远山、云霞,也对准彼此的笑脸。那一刻,没人谈论KPI,没人焦虑明天,只有当下,只有这片被晚风轻抚的土地。
三伏天里,人们总说“哪儿凉快哪儿呆着”。但真正的凉意,不在空调房,而在山野之间,在慢下来的时光里,在人与土地最质朴的相处中。
这趟旅程,我并非逃离夏天,而是找回了生活本该有的温度——不是冷气制造的低温,而是心灵的安宁;不是对酷暑的逃避,而是与自然节奏的重新契合。在这里,凉意从山泉中涌出,从树荫下流淌,从人与人之间的善意里生长。它不靠电力维持,无需机器制造,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。
当城市在热浪中焦灼难耐时,总有些地方,以青山为屏,以溪流为脉,默默守护着夏日里最珍贵的清凉。而我们真正追寻的,从来不是气温的降低,而是那种脚踩泥土、手触绿叶、内心归于平静的踏实感。
夜深了,山风依旧轻柔,院里的灯笼微微摇曳。我躺在竹椅上,听着虫鸣,仰望横贯天际的银河。山中的星空格外清澈,星辰密集,仿佛触手可及。没有光污染,没有噪音,只有自然的呼吸与宇宙的静谧。这一刻,时间仿佛被山林挽留,不再匆匆奔流,而是像溪水、像山风、像心底那声满足的叹息,缓缓流淌。
原来,真正的避暑,不是躲进空调房,而是走进一片能让心跳同步自然的土地。不是追求体表的凉爽,而是调整生命的节奏;不是逃离现实,而是重新与自然、与他人、与自己建立联结。
三伏天,寻一处清凉,不妨去深山村落小住几日。慢行山径,静听风声,让凉意自然沁入心底。这里的清凉不在26度的空调房,而在22度的山野微风中;不在冰镇饮料的刺激里,而在一碗用山泉水煮就的农家饭里;更不在社交媒体的打卡照中,而在你驻足田埂、细听蝉鸣、静赏晚霞的真实片刻。
这里没有网红滤镜的修饰,只有最本真的青山绿意;没有都市的匆忙喧嚣,只有最质朴的山居时光。当城市的热浪让你喘不过气,当生活的压力推着你不停奔忙,请记住,在群山深处,始终有一方净土,用它最温柔的静谧,抚慰你疲惫的身心。
三伏天,不必咬牙硬撑,也不必狼狈逃离。只需一个转身,向山而行,向心而栖。那份凉意,一直在等你。
【栏目介绍】
《散文大观园》呈现红网散文随笔论坛优质散文作品,以厚重浓郁的思想抒发湘人情感,用朴实清新的语言讲好湖南故事。